加沙达成停火协议,拜登特朗普抢功,巴以真的迎来彻底的和平了?
巴以冲突:和平协议背后的复杂博弈
停火协议的达成与各方反应
1月15日,卡塔尔首相默罕默德在首都多哈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以色列与哈马斯已经达成了停火协议。
根据卡塔尔方面的说法,美国、埃及以及卡塔尔在斡旋双方停火以及释放被关押人质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该停火协议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部分是双方交换被扣押的人质;第二阶段双方将就实现永久性的和平进行谈判;第三阶段则是交换被扣押人员的遗骸,并且在加沙地带开启大规模的重建工作。
当天,以色列外长也证实了这一消息,并称以色列内阁将于次日召开会议,就该停火方案进行表决。
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当晚也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加沙地带的停火协议将帮助加沙民众迎来历史性的时刻,加沙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然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以色列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签署这份停火协议?
毕竟,在巴以冲突中,以色列投入了大量资源,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更令人困惑的是,哈马斯已经被以色列消灭了绝大部分,甚至凑不出一个建制营。
那么,作为右翼领导人的内塔尼亚胡,为什么要签署这样一份在他看来“丧权辱国”的和平协议呢?
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
事实上,以色列右翼难以接受这份和平协议。
因为哈马斯只需要释放几十名美国和以色列的人质,而以色列则需要释放至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一些囚犯甚至是从2014年开始就被关押的。
站在以色列的视角来看,自己已经接近取得这场冲突的胜利,签署这样一份和平协议,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以色列已经无法承受外部的舆论压力。
自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对其施加巨大压力。
而现在,哈马斯已经不成气候,基本解决了对以色列本土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继续在加沙地带保持军事存在,只会被视为针对加沙民众的种族灭绝行动,引起所有阿拉伯国家的不满,甚至是抱团针对以色列。
其次,哈马斯虽然大部分已被消灭,但以色列自身也已不堪重负。
尽管以色列经济实力雄厚,但一年高达272亿美元的军事开支,对于一个人口不到一千万的小国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负担。
因此,在这场巴以冲突中,双方都有些撑不住了,继续打下去只能是无用功,签署和平协议成为了为数不多可行的选择。
更为关键的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很可能受到了来自特朗普的压力,而这可能是以色列选择停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美国的斡旋下,特朗普率先发布巴以停火谈判的消息,声称自己达成了这场中东“交易”。
一个小时后,拜登的声明姗姗来迟,称巴以停火完全是自己的功劳。
即将卸任的总统和即将上台的总统开始抢功劳,这种现象在国际外交中并不罕见。
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的表态中可以看出,特朗普在巴以和平协议中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较于拜登,内塔尼亚胡更害怕特朗普。
拜登的可预测性较高,且拜登政府一直支持以色列,因此内塔尼亚胡并不担心美国会在巴以问题上反水。
但特朗普喜怒无常,经常性地说风就是雨,不排除他会为了自身的政治目的,对内塔尼亚胡施压。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朗普在巴以停战问题上的作用可能要高于拜登。
和平能否真正实现?
那么,在美国的斡旋之下,巴以之间能否实现真正的和平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中东问题的根源在于以色列对领土的利益诉求与阿拉伯人民之间的矛盾。
迟迟未能落地的“两国方案”,为以色列继续蚕食巴勒斯坦土地、叙利亚土地提供了模糊空间。
只要以色列的边界没有在国际法意义上被正式确认,以色列的扩张主义势头就不可能彻底消失,阿拉伯人对以色列的做法只会越来越不满。
这两种情绪最终会走向对撞,导致新的战争爆发。
互动问题:你认为巴以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实力对比
在这场长达一年多的冲突中,以色列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通过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以色列军队成功削弱了哈马斯的战斗力。
然而,哈马斯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他们利用游击战术和地道网络,给以色列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尽管如此,哈马斯的损失依然惨重,几乎失去了继续抵抗的能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以色列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签署停火协议。
国际舆论的影响
国际舆论在此次停火协议的达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自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展开军事行动以来,国际社会便不断呼吁双方停火。
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纷纷发声,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并要求其停止对平民的攻击。
面对如此巨大的国际压力,以色列不得不重新考虑其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哈马斯也在寻求国际支持,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这种双重压力促使双方坐到了谈判桌前,最终达成了停火协议。
经济因素的考量
除了国际舆论之外,经济因素也是促使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估计,以色列在过去一年中的军事开支高达272亿美元。
这对于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不足一千万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长期的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财政资源,还对国内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许多企业因战争而陷入困境,失业率上升,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政府必须寻找一种既能结束战争又能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而停火协议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特朗普与拜登的角色
在此次停火协议的达成过程中,特朗普和拜登都试图将功劳揽入怀中。
特朗普率先发布消息,宣称自己达成了这项中东“交易”。
随后,拜登的声明姗姗来迟,称巴以停火完全是他个人的功劳。
实际上,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表态中可以看出,特朗普在促成这份和平协议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拜登虽然也支持以色列,但他的态度更加谨慎和务实。
对于内塔尼亚胡来说,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让他感到不安,而拜登则相对更容易掌控。
因此,在这场权力游戏中,特朗普似乎占据了上风。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巴以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和平已经到来。
中东问题的根源在于以色列对领土的利益诉求与阿拉伯人民之间的矛盾,只要这个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冲突就有可能再次爆发。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国际舆论、经济因素以及大国博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未来,巴以双方能否实现真正的和平,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作为旁观者,我们只能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对话与合作,找到一条通向和平的道路。
毕竟,只有和平才能带来繁荣与发展,让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重现生机。
